admin 發表於 2021-6-28 15:48:03

台灣“機車”很糾結:手機叫車 來輛摩托

摩托車在台灣被叫作機車,從都會到鄉村都是門路的主角,台灣有“機車族”,還有一個政黨叫“機車黨”。身處台北,經常感伤幸虧台北人有嚴守紅綠燈的習慣,否則那些呼嘯的機車長隊使人不敢舉步。據最新的統計數字,台灣共有機車1366萬輛,幾乎每位適齡駕駛者都有一輛機車,這還是9年來的最低數字。在綠色環保觀念的壓力下,台灣辦理部門一向力推機車減量,但老苍生對機車的需求卻一向未減。不減機車,影響環境﹔減幅太大,“機車族”反彈。機車問題一向很糾結。

近日,網絡叫機車的軟件悄然興起,令機車的糾結又成為了新聞話題。

出租機車

在大陸,若是你用手機叫車,來的必定是輛汽車﹔而在台灣卻不必定,因為叫機車的軟件已經投入利用,是以,手機叫車、來輛機車並不新鮮。此中“Let’s Ride”APP走共乘省錢路線。類似叫出租車的軟件,隻要你供给出行的起、止點,便能有順路的車主接送,起步價35元(新台幣,下同),每公裡加10元。這款軟件的經營者介紹,他們先在大众交通未便的新北淡水的學生中試運營,現已運營1年,有200多名機車主参加,1.5萬人下載了軟件,天天接單超過30張,并肉丸機,且有六成回頭客,証明這項服務被市場接管。本月他們會將服務擴大到新北市、台北市,機車主也再也不限於學生身份,現在已經有近千車主供给了個人信息准備参加。

一北一南,台南市有個出租機車的網絡平台,車主供给車況信息,自行決定房錢,短時間利用者可上網選車,與車主直接見面或通過網絡經營者代租代還。比拟在市內一天700元至900元的汽車房錢,租輛機車天天最高300元,一小時四五十元,深受观光者的歡迎。

法規空缺

雖然出租機車商機大好,但據台灣現行規定,較起真來卻有違法之嫌。台灣規定如機動車投入營業必須要商業登記、获得運輸業營業執照,否則即是違法運營,可處5萬元至15萬元罰款。但現有規定隻針對汽車,機車投入營業尚無法規可依。既然無規,可解釋為不違法,但也可解釋為未經批准而營利形同違法,台灣公路局暗示若是認定車主有收費營利事實,搜証後可開罰,並可扣派司6個月。但若車主強調並非運營,而是共乘同享的“拼車”,這事就有點說不清晰了。

台灣的“機車族”們強調,主管部門不克不及隻喊“機車減量”,要正視機車“所向無敵”的現實,環保不該隻看機車數量,應參考車輛發揮的實際感化來阐發,機車的“共乘同享”也能達到環保结果。法令專家認為,現在關鍵是要著手為機車運營立法。但立法必要時日,且有些難以操作的細節,好比汽車投入運營時駕駛員要考難度較高的職業派司,若是機車投入運營,職業派司的標准怎麼定?機車的危險度高於汽車,若是投入運營發生交通变乱,造成搭乘者的人身傷亡,法令若何界定責任與懲罰?

糾結難解
新竹借款,

一方面為了環境要推減量,一方面除代步又冒出來了經營,機車的糾結在台灣一時難解。主管部門堅持鼓勵老苍生多利用大众運輸,改變出行習慣。並與处所互助推動各項大众運輸發展方案,以優惠手腕促令人們選擇公交出行,減少私家運具的利用率,最少再也不讓機車數量增長。數字顯示,主管部門的尽力收到了成效,台灣公交的載客量比7年前增长了二成,機車的數量也在降低中。

但今朝台灣仍有七成人不習慣搭乘公交,此中近一半選擇機車,有學者指出,應理性對待各種交通东西,在都會和鄉村,每種交通东西都有適合的環境,現在喊機車減量,要以大众運輸取代,但偏遠地區仍依賴機車。辦理部門要随機应变,創建平衡運輸系統,不克不及口號式辦理,而要均衡環保、平安、空間利用率、交通岑岭等身分,引導分歧的交通組合。當交通完美,老苍生天然會選擇合適的出行方法,機車天然減量。

至於機車運營,大多數學者認為禁不如管,既然已經有需求,市場已經選擇了機車,并且“共乘同享”也合乎環保精力,主管部門就應該管起來,有關辦法要盡快出台,好比駕駛人資格、收費與載客標准、变乱責任等,要有規可依,同時要制订機車職業駕照、機車平安性檢驗和保險辦法等規范,這樣才能將機車運營的負面效應降到最低。

機車,減不減?運營,禁不由?這是個難題,考驗辦理部門的伶俐與能力。(陳曉星)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台灣“機車”很糾結:手機叫車 來輛摩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