營口特色農產品香飄國際市場
比年來,營口市著力發展外向型農業,充实操纵營口港、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營口片區得天獨厚的優勢,構建農業對外開放的新款式。截至去年末,營口市共有注冊農產品出口企業74家,出口地触及40多個國家和地區,營口市農產品出口額達到9800萬美元,位居全省第五位。小產區做出大文章
在我國最大的陸路港口滿洲裡,營供词銷農產品物流有限公司在這裡設立了分銷點,雖然眼下不是蘋果銷售旺季,每周仍有上百噸貼著“蓋州”標簽的蘋果從這裡源源不斷地進入俄羅斯。
公司董事長潘守玉告訴記者:“买卖最佳的年份,單日交貨值超過百萬美元,年對俄蘋果出口額達4000萬美元,公司今朝是國內最大的對俄蘋果出口商。現在,‘蓋州蘋果’已佔據俄羅斯近20%的市場份額。”
潘守玉在地圖上由南向北輕輕一劃,從緊鄰的鱍魚圈,指向滿洲裡——我國最大的陸路港口,這一劃象征著1613公裡的鐵路運距:全國沿海口岸距滿洲裡近来的距離。幾年來,營口市這條“營滿歐”通道以低本钱和高效力激發出活气,運量飆升幾十倍,貨源旺季時每周班列達到10列,成為全國沿海中歐班列最密集的口岸。
客岁,潘守玉的蘋果出口額達到2400余萬美元。眼下,隨著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營口片區功效日趋完美,潘守玉籌資4000萬元,正忙著規劃建設營供词銷農產品果品出口买卖平台,同時打入東南亞國家市場。這個平台還將整合周邊瓜果出口企業,同步實現線上、線下买卖,未來公司瓜果的出口量有望翻番。
這是一個營口瓜果商人,在都会周全融入“一帶一起”建設過程中,做出的新抉擇。
现在,蘋果、西瓜、葡萄、桃、水稻、海蜇、大閘蟹、對蝦……這些被經銷商和消費者奉為上品、行銷國內外市場的營口特產,有一個配合的身份——國家地舆標志產品。這樣的“寶貝”,營口已經擁有 9個,并且還在積極擴充陣營。
“營口”招牌的暗地里,是農業生產的地緣、技術優勢和豐厚扎實的歷史底蘊、產業基礎。山海相連的地舆,帶來豐富的物產饋贈,農林牧漁盡有,堪稱“北方大農業縮影”﹔緯度適宜、海拔高、晝夜溫差大,瓜果糖分高、口感好、耐儲存﹔海蜇出口量佔全國80%,遼寧絨山羊的原產地,蘋果种植人材的搖籃……
營口特產,擁有著無可比擬的品牌優勢。
小特產鑄就大品牌
瓜果、水稻、水產,這“三水”是營口最驕傲的家鄉特產。
6月27日至6月29日,世界高端大米大會暨大米展覽會在廣州舉行,營口市渤海米業的“越光”和鵬昊米業的“一目惚”稻米分別獲得銀獎、銅獎。這標志著以渤海米業和鵬昊米業為代表的“營口大米”整體品質已經获得了業界的認可,提高了“痔瘡藥,營口大米”在國內甚至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。
對農特產來說,小產區才能出精品,才能晋升整體競爭力。營口市毗鄰的渤海灣餌料豐富、水溫適宜,適合海蜇生長,是我國海蜇的重要產區,品種主如果綿蜇和沙蜇。從“海蜇漁場”到“海蜇工廠”,再到“海蜇市場”“海蜇牧場”,现在的營口人正在打造全世界“海蜇磁場”,領跑國際同业。
營口人加工海蜇歷史久长,现在已成為全國首要的海蜇生產和出口基地。從上世紀80年月起,營口人從傳統漁新竹小額借款,民生產逐漸變為公司参与、村鎮聯合、國內外企業聯合,把營口的海蜇產品銷售到全國和全球。他們從東南亞到非洲、從俄羅斯到南美,把世界各地的海蜇運到營口加工,再遠銷世界各地,使營口成為全世界海蜇產業鏈的焦点。
今朝,全國海蜇加工出口所需半制品原料70%出自營口,國內海蜇加工企業80%以上由營口人開辦。作為世界海蜇集散樞紐的上海水產市場,90%的海蜇銷售人員來自營口,他們建立的遼寧上海水產商會在國內外海蜇業舉足輕重。營口市有海蜇加工企業約50家,規模以上企業十余家,年加工海蜇產量約9萬噸。
打造農產品品牌離不開規劃與培养,營口在區域化结构上随机应变,深刻发掘地舆環境資源,充实發揮傳統工藝優勢,创建特点基地,拉動現代農業建設。根據当地區天然資源散布情況,營口推出特点產業、培养特点經濟、打造特点優勢。一多量以水稻、瓜果、蔬菜、畜牧、水產等為主導產業的專業村星羅棋布,從而為現代農業、縣域經濟發展供给了規模化、專業化、集約化、特点化基地,為創建農產品品牌供给了平台。
以瓜果產業為例,營口今朝已构成以二台、九寨、建一等鄉鎮為主的蘋果生產基地,以南樓、周家等鄉鎮為主的梨生產基地,以陳屯、紅旗、九壟地等鄉鎮為主的葡萄生產基地,以熊岳等鄉鎮為主的設施瓜果基地,各鄉鎮品牌優勢渐渐顯現。
優勢已构成,關鍵在推進。截至去年末,營口市累計發放獎勵資金462萬元,對獲得省級以上品牌企業給予補助及獎勵,全市農產品品牌已發展到179個,此中國家級農產品品牌23個、省級農產品品牌50個、市級農產品品牌106個。
新品質贏得大市場
唱響地区品牌,創響一批“土”字號“鄉”字號特点產品品牌,不斷晋升市場競爭力才能拓寬銷路。比年來,營口市 “大念品牌經,稻草變黃金”,讓傳統蓋州西瓜、老玉米、營口大醬等一多量農特產逐漸實現從產品到名品的“變臉”。
營口生態資源優越,有不少農特產。這些特產雖然品質好,但散而小,很難做成規模。若何把小特產做成大產業?營口市綜合考慮市場趨勢、縣域特点、發展基礎等身分,統籌資源、聚合發展。
本年,黃大寨村小黃旗西瓜又獲豐收。帶有“營潤小黃旗”商標的西瓜在市場上已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场合排场。僅西瓜產業一項,全村收入就冲破6000萬元,人均收入2萬元,並為周邊7個村供给就業崗位1500多個。
黃大寨村是典范的“一村一品”西瓜專業村。若何讓“招牌特產”在眾多的西瓜產地中脫穎而出?太陽升街道辦黨工委與黃大寨村“兩委”會钻研決定,用誠信經營和晋升品質為村裡西瓜產業尋找市場銷售冲破點。
黃大寨村“第一書記”陳健說:“本年,我們著手把小黃旗西瓜做成一個地区性商標,西瓜實現了可追溯,通過商標上的二維碼,可以追蹤這個西瓜是不是我們黃大寨生產的小黃旗,以此監督農民誠信經營,種良知地,種良知瓜。”
比拟於瓜果等經濟作物,傳統玉米常常被貼上產值低、效益差的標簽。營口農佳嫂種植畜牧專業互助社通過延長玉米產業鏈,摸索出“龍頭企業+互助社+農戶”的新模式,讓聯合體內的玉米、雜糧等優質農產品實現訂單經營、品牌同享,傳統老玉米迸發出新活气。
農佳嫂互助社選用非轉基因老品種玉米,保障了食物平安,還與互助農戶簽訂品質保証書,統一選種、統一耕種办理、統一收獲、統一加工。现在,農佳嫂互助社有社員300多戶,玉米種植基地達300多公頃。
大醬在營口有著久长的生產歷史,近20家大醬釀造廠家配合托起了營口傳統大醬這一处所品牌。现在,營口傳統大醬經過幾十年的傳承與創新,不僅在本土和東北三省濃香四溢,并且已經香飄四海,走向全國甚至世界。
今朝,營口市市級以上農產品深加工重點龍頭企業達68家,此中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3家、省級20家,2018年營口市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46億元,同比增長9.63%,加工業總產值148億元,同比增長8.27%,帶動就業1萬余人。
頁:
[1]